摘要:他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,中國木雕藝術大師,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“東陽木雕”代表性傳承人,最具開創(chuàng)性和創(chuàng)新性的代表人物,他被譽為業(yè)界的“金手指”,已有70余件作品獲獎。
他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,中國木雕藝術大師,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“東陽木雕”代表性傳承人,最具開創(chuàng)性和創(chuàng)新性的代表人物,他被譽為業(yè)界的“金手指”,已有70余件作品獲獎。
他有近百件作品獲得外觀設計專利,他也是中國木雕界擁有專利最多的大師。他的代表作《乾隆寶座》曾榮獲首屆艾琳·國際工藝精品獎金獎;
他跨界美學、中西糅合、獨創(chuàng)竹簡式木雕、超寫實木雕、多層疊雕、速寫與木雕巧妙結合、兼具國畫的寫意與木雕的工藝性;
他開拓創(chuàng)新通過網(wǎng)絡向全世界招募弟子,把中華文化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傳承到世界各地!
他就是著名東陽木雕大師黃小明!
6月9日,黃小明大師在美輪美奐的木雕園林“個木園”里接受愛藝起專訪,讓我們近距離聆聽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聲音!
愛藝起:
黃小明大師您好,特別高興能在您的木雕園林建筑“個木園”里對您專訪。
您是代表東陽木雕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,在中國特別有影響力,
您是什么時候與木雕藝術結緣的呢?
▲黃小明大師向中放文化董事長黃茜介紹木雕園林“個木園”▲
黃小明:
我從十六歲開始接觸東陽木雕,與木雕藝術結緣是由于我的父親。
我的父親黃樹銀十歲開始學習竹編手藝,畢生從事主編藝術工作。在我十六歲那年還在上高中時,父親找到我說,他把整個工作的過程都做好了,讓我接替他的崗位。父親讓我學木雕,于是我從十六歲開始便走進東陽木雕的藝術殿堂,這一走至今便是整整四十年了。
我們東陽木雕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,其始于唐,發(fā)于宋,盛于明清。而我作為一名從藝四十年的工藝美術大師,千年文化在我手中代代相傳至今。
為什么我會造這個“個木園”呢?其實東陽木雕最早也是建筑的一些組成構件,包括你看到的牛腿、前框、吊梁、畫洞、門窗等等,我是為了千年文化發(fā)展到今天,我們東陽木雕的現(xiàn)狀、東陽木雕的技法、東陽木雕的文化和表現(xiàn)形式,我用木雕技藝做一個記錄,回到建筑上重新再做一個記錄。我們在記錄當中主要展示的是東陽木雕文化的記敘、文脈的傳承,然后用大的載體去展現(xiàn),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!
所以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坐在這個木雕園林“個木園”當中暢談,愛藝起做這個專訪也很有意義,在新時代回顧東陽木雕的歷史,有一點穿越的感覺。
▲黃小明大師接受愛藝起專訪▲
黃小明大師談藝術堅守:時間用在哪兒,收獲就在那兒
愛藝起:
黃小明大師,作為一名藝術家,您的情懷來源于生活的各個方面,
是什么動力讓您能夠堅持到現(xiàn)在,成為一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呢?
黃小明:
我十六歲從藝,也算是童子功。
我在高中放棄了讀書,直接進入了木雕手藝的殿堂,我一直走來,一路至今。
大家也經(jīng)常會問這個問題:你如何堅持40年從事木雕事業(yè)?其實說得也簡單、也不復雜——其實你要喜歡你的職業(yè)、愛好它、這是一種選擇。
當年我聽從父親的建議從事木雕手藝的學習過程當中,我還記得父親曾囑咐我:你首先要學會畫畫,要堅持你的創(chuàng)作!
我們一開始學習都是被動的,父親會管著你,教你該如何去做。就像我們管小孩子做作業(yè),讓他快把作業(yè)做完。我也是從被動的過程逐漸轉化為主動的,這個很重要。往往一直被動,那很多人就會放棄了,從被動到主動——那是從父親讓你學,要變成我自己要學,要自己慢慢喜歡它,愛上這個職業(yè),那你就能始終從快樂當中一直堅持到今天,就不會有放棄的念頭。
因為你有成就感,所以你不會放棄!你看到自己創(chuàng)作的作品,你收獲了這么多藝術成就,你就會不斷進步,越來越愛上這個職業(yè)。前面我們講到生活、藝術、生活跟藝術的關系,如同我坐在“個木園”里,就像生活在這個藝術的殿堂里。
所有的藝術都來源于生活,高于生活!
如何來源于生活呢?就是我們經(jīng)常在創(chuàng)作的過程中,要多走、多看、多學。我們要像海綿吸收水分一樣多吸收生活的養(yǎng)分。藝術家要經(jīng)常走出去,看看別的藝術,看看各地的風土人情,這樣你的創(chuàng)作愿望就會不斷的上升。當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,感受到職業(yè)帶給你的愉悅時,你就不會說:做到一半我會放棄嗎?因為一旦你愛上這個職業(yè),愿意為這個職業(yè)做一生的時候,我們就會知道:一輩子就做一件事,一件事做一輩子,是需要一種情懷去支撐!而情懷來自于你的內(nèi)心,內(nèi)心中你的喜愛、喜歡,你執(zhí)著的態(tài)度!
我們的時間用在哪兒,我們的收獲就在那兒!你所付出的時間,跟你收獲是成正比的,你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付出,你的收獲肯定和別人不一樣。我很慶幸,我一輩子堅持做這個職業(yè),也很高興一輩子喜歡上這個木雕的藝術。我經(jīng)常給我的學生們、徒弟們講:你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(yè),你要一輩子愛上它。一輩子從事這個職業(yè),不斷從喜歡到愛。而且你要耐得住寂寞,有一種執(zhí)著的心態(tài),這樣你的路才會走得更遠、更長。
▲黃小明大師作品:《乾隆寶座》材質(zhì):金絲楠木 規(guī)格:主體龍椅180X160X80cm屏風:450X420cm創(chuàng)作年代:2005至2007年▲
黃小明認為藝術家要多走出去看看世界
愛藝起:
在從事藝術工作,尤其你們的木雕藝術工作,特別需要專心致志、一絲不茍,能夠安靜得下來,把自己的心收住。
可能別人在外面玩耍、享受啊,而你們卻在專心的創(chuàng)作,這還是很辛苦的。
黃小明:
我講一個很簡單的例子:大家現(xiàn)在生活條件都好了,走出國門旅游的人也很多,國內(nèi)旅游的更多。很多人去旅游可能是走馬觀花“到此一游”式拍照張。但從我的角度可能有職業(yè)的關系,會更盡心的去欣賞,看到某地的風土人情,會很用心的去觀察、體會,回來后我就會創(chuàng)作一件作品。我有一本叫作《跟著木雕去旅行》的工作畫冊,我每到一個地方,都會回來習慣性的創(chuàng)作一件作品。不管你到西藏、內(nèi)蒙、新疆,哪怕近距離到揚州,你看到我回來后的創(chuàng)作,都能看得出來我把旅行的記憶留在了作品創(chuàng)作當中。
因為你出去旅游的時候細致觀察,收獲的東西和別人的走馬觀花是不一樣的。我現(xiàn)在有一個習慣就是做一系列作品《跟著木雕去旅行》,讓大家觀眾看到我的作品以后,會想去這個目的地去旅游。然后我會寫一篇游記,就是如何從這個作品當中,體會到當?shù)氐娘L土人情、當?shù)氐奈幕N覀儚淖髌樊斨袝プ∧骋粋€旅游目的地的重點。打一個比方,我去了南極,回來我就做了一個很萌的企鵝主題創(chuàng)作作品。一路走來一路收獲,這樣的話我覺得就很有意義——文化和旅游息息相關,既有自己收獲,同樣也能分享給大家。
我覺得在任何創(chuàng)作過程當中,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。我們要在生活當中去提煉它,去提高它的藝術價值,然后我們就會不斷的創(chuàng)作出新的作品。
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:藝術家要經(jīng)常行走,行走會改變命運,行走會改變?nèi)说木辰纾辰绺淖兡愕难劢?,眼界高了,然后你?chuàng)作的作品的高度、深度、廣度會越來越豐富!我們還是要多走、多看,這樣才會收獲更多的東西。
▲黃小明大師向中放文化董事長黃茜介紹作品▲
黃小明講解他在唐卡木雕藝術作品上的跨界創(chuàng)新
黃小明:
同時我們也要檢閱(兼容)藝術,不斷的跨界,比如說,我和娘本大師合作的唐卡木雕藝術作品。娘本大師是唐卡的代表人物之一,也可以說是唐卡藝術的No.1,我們也是好朋友。我和他接觸之后我說能不能用唐卡做成木雕,或用木雕去表現(xiàn)唐卡藝術呢?
我們大家都知道,唐卡來自西藏、包括青海,有很多地方的唐卡風格各不同。唐卡的工筆畫畫得很細膩,而且它的紋理、紋飾跟佛教文化有關的,所有的器皿、所有的紋飾紋樣的表現(xiàn)都有規(guī)范,它是很精細的工筆畫。把唐卡做成木雕需要怎么樣的藝術表現(xiàn)形式呢?木雕要點、線、面結合,面面俱到,要把線變成面,把平面的二維的東西做成我們木雕三維的,然后在三維的基礎上又要把它所有的紋樣雕刻出來,這個有很大難度。而且我們需要再度的去創(chuàng)作、理解、解讀我們藏族文化對唐卡的理解。
這里面看似很簡單的一幅唐卡變成木雕,但在變成木雕的過程當中,在與唐卡文化結合的過程當中,我們怎樣去讀懂藏傳文化,如何讀懂我們唐卡的表現(xiàn)形式,要通過我們木雕三維的形式把它們展現(xiàn)出來,且又不失去唐卡的一種韻味,又要體現(xiàn)出我們東陽木雕的精髓文化在里面。
在創(chuàng)作當中,我們多元結合跨界的組合,這次我在中國美術館的展覽當中拿了十幾幅“唐卡木雕”,包括四大金剛,包括佛本生的故事,還有些作品會在6月20日當天亮相。
在新時代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跨界創(chuàng)新探索上,我和娘本大師做了一個新的詮釋,不光是他的唐卡變成了木雕,而且我們木雕雕好以后,會再拿回去讓他畫,在木雕的基礎上做一些色彩的描述、線條的表現(xiàn)。這樣的話既能看到木材的本色,又能看到唐卡色彩的表現(xiàn)顯示、線條的變化,所以這里面就是說我們不斷的藝術碰撞后不斷產(chǎn)生出的新的火花。
我們將不斷嘗試,作出更新、更符合時代感的作品出來!
▲黃小明大師作品:《四大金剛》材質(zhì):楠木、花梨 規(guī)格:188X112X15cm創(chuàng)作年代:2017年▲
黃小明:
在創(chuàng)作當中,我們多元結合跨界的組合,這次我在中國美術館的展覽當中拿了十幾幅“唐卡木雕”,包括“四大金剛”,包括“佛本生”的故事,還有些作品會在6月20日當天亮相。
在新時代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跨界創(chuàng)新探索上,我和娘本大師做了一個新的詮釋,不光是他的唐卡變成了木雕,而且我們木雕雕好以后,會再拿回去讓他畫,在木雕的基礎上做一些色彩的描述、線條的表現(xiàn)。這樣的話既能看到木材的本色,又能看到唐卡色彩的表現(xiàn)顯示、線條的變化,所以這里面就是說我們不斷的藝術碰撞后不斷產(chǎn)生出的新的火花。
我們將不斷嘗試,作出更新、更符合時代感的作品出來!
▲黃小明大師作品:《釋迦牟尼佛本生故事》材質(zhì):椴木、花梨 規(guī)格:88X110X6cm 創(chuàng)作年代:2018年▲
黃小明認為藝術家要抓住每個時代的文化主旋律
愛藝起:
黃小明大師,您能給我們介紹一下您獨特的作品創(chuàng)新技巧嗎?
▲黃小明大師作品:《錦繡河山》 落地屏風 材質(zhì):椴木、花梨 規(guī)格:552x294x140
創(chuàng)作年代:2018▲
黃小明:
這次也正好是我個人藝術四十周年成就展。
在這次建國七十周年我也做了一些新的表現(xiàn)形式的作品,包括大型的屏風《錦繡河山》,這個作品是我為這次展覽而創(chuàng)作的——用一個大型的落地屏風來表現(xiàn)我們祖國的美好河山。有長城、有山山水水,有我們祖國的江山如畫;還有九米多長的十二幅山水條屏,組合成又是弧形又是折扇型的表現(xiàn)形式;還有跟我們一帶一路有關的作品叫《永恒的絲路》,一個駝隊從遠古走到現(xiàn)在,從一個閉環(huán)當中走出來,一個很長的駝隊。我們現(xiàn)在都提倡一帶一路,絲綢之路也是我們中華文明最有代表性的主題。我為這次展覽特意創(chuàng)作了很多新的表現(xiàn)形式,大家在6月20日的時候都能一一看到。
在展覽期間大家能面對面的近距離觀看作品。我用作品說話,用作品跟大家對話。這是我作為一名藝術家,一位木雕大師想要表現(xiàn)、呈現(xiàn)給大家的,且必須應該做到的——用作品說話,用作品文化去表現(xiàn)當下文化的主題的內(nèi)容,這就符合新時代發(fā)展的步伐。
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文化,藝術家要抓住每個所在時代的文化主旋律,還有這個時代的文化表現(xiàn)形式,然后通過你的藝術形式將它展現(xiàn)出來。木雕有木雕的表現(xiàn)形式,其他藝術有其他藝術的表現(xiàn)形式,本人在從事這個行業(yè)的時候,要抓住這個行業(yè)藝術的特點,怎么樣去表現(xiàn),怎么樣去展示,怎么樣去用你現(xiàn)在所能想到的新的理念、現(xiàn)在的表現(xiàn)形式,包括現(xiàn)在的技法融合到你的新的主旋律創(chuàng)作當中——這樣的話就能夠作出符合當下文化,符合當代人審美情趣的作品出來。
這樣的作品跟觀眾見面之后接受度會更高,也會引起文化的共鳴,我覺得這是每位藝術家應該做的,也是每位藝術家應該身體力行,必須努力去走的路。
這也是我必須去努力,必須去走好的路。
▲《永恒的絲路》 材質(zhì):樟木 規(guī)格:290X115X68cm創(chuàng)作年代:2019年▲
黃小明談藝術家風和文脈傳承
愛藝起:
黃小明大師,在您的藝術創(chuàng)作上,家人會給你什么意見嗎? 您會問他們的意見嗎?
▲黃小明大師和家人合影▲
黃小明:
首先我的家里人都很支持我,這次展覽也算是獻給我父親的展覽。
我的父親黃樹銀今年98歲了,現(xiàn)在身體還很好。他是現(xiàn)在東陽在世的最年長的老藝人,他現(xiàn)在還在動手做手藝,還會拿著竹子編織作品,他現(xiàn)在以近百歲的高齡還在不斷創(chuàng)作。
父親對我的教育是很重要,這也是我們一代一代人相傳的家風。我這一輩子走過來,沒有跟父親分開過,我的父親現(xiàn)在就住在這個“個木園”四合院里。
▲黃小明大師的“個木園”正門▲
黃小明:
我的兒子也在這個四合院中成長起來,我想在這個院子當中成長就是對我兒子的傳統(tǒng)文化教育,在這里可以看到牛腿、前框、雕花,很多包括我這里面的木雕藝術形式都是有傳統(tǒng)意義的,可以說是一種教科書形式的展示——每一個圖案包括祈求平安、琴棋書畫等內(nèi)容。小孩子在這個環(huán)境中長大,他會看到:“年年有余”是用什么形式去表現(xiàn);祈求平安用什么樣的題材去表現(xiàn);于此這就深深烙印在他的記憶當中,等他長大了肯定抹不去這個四合院是什么概念;更忘不了東陽木雕流淌在他血液里的記憶。
從小在環(huán)境的熏陶下,對小孩子的成長很重要,我自己也深有體會。從父親引我走進木雕的大門,一路堅持走來,這與我家人、愛人、父親、兒女們的支持是分不開。他們一直支持我走到今天,家庭的支持是我藝術人生中無法割舍的內(nèi)容。
▲中放文化董事長黃茜(左三)和黃小明父親黃樹銀(右三)、黃小明大師(右二)
及家人合影▲
愛藝起:
您有想過把您東陽木雕的技藝傳授給您的兒子嗎?
黃小明:
我當然希望他能夠延續(xù)東陽木雕的發(fā)展。
最后等他長大后怎么樣,我們真的很難去現(xiàn)在來定論。當然我現(xiàn)在是有意無意的培養(yǎng)他往這方面先了解。
比如說我讓他在這個環(huán)境下成長,他就不會忘了東陽木雕。現(xiàn)在我也要求他每個暑假中有一個月都要在我車間里干活、學木雕。從小學到初中,到高中畢業(yè),如果每年的暑假都在我的車間里學木雕的話,那肯定他就學會技藝了。至于長大后他做不做木雕,那真的很難說。但是我一定要培養(yǎng)他學會木雕這個技藝,也許他以后發(fā)展得比我更好,可能往更藝術方面發(fā)展,但木雕肯定是離不開也繞不開的一個主題。等他有了木雕這個技藝之后他可以做更多的雕塑,更多的藝術表現(xiàn)形式,但是從小我一定要把這門技術傳授給他。
他從小兩三歲就開始敲敲打打,他對木雕藝術也比較有興趣。我每天都在這個院子里畫畫,他就會跟著模仿;我在車間里干活,久而久之他耳濡目染,就會覺得敲敲打打是挺有意思的事。等他再長大一點到十歲以后,我就會開始正兒八經(jīng)的教他木雕這門手藝?,F(xiàn)在他要學文化課,只能利用暑假、寒假期間學習木雕,但我相信通過多年的時間積累,拿刀雕刻這門技術他肯定能學會。無論將來他做什么,木雕技藝他是不會忘記的,東陽木雕將作為他身體當中的一部分。
我一定會把東陽木雕的技藝傳授給他。這是我自己的個人愿望,也要小孩子將來的配合,這個很重要!
▲中放文化董事長黃茜和黃小明兒子合影▲
愛藝起:
對。
現(xiàn)在的孩子接受的東西很多,興趣愛好很廣泛,還要看他自己。
黃小明:
環(huán)境的熏陶很重要。
我上過一次中央臺,他們讓我談點關于小孩子過早地去畫畫培訓的看法。我覺得:培養(yǎng)小孩子的興趣比從小提前訓練更重要!
興趣是讓他從被動到主動,他有了興趣是會讓他自己喜歡的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,比如我們出去玩啊,旅游啊,我們就會帶我兒子,帶著畫架去畫畫,有次我去馬爾代夫度假,我就對兒子說,老爸畫畫了。我就攤開畫軸面對大海畫水粉畫,他也拿張紙趴在地上畫。其實不管他畫什么,首先我要培養(yǎng)小孩子的興趣。這個培訓主要還是培養(yǎng)興趣,興趣是最重要的。而且小孩子會跟著模仿——看到老爸在畫,我也畫。然后慢慢就養(yǎng)成一種耳濡目染的興趣愛好。
我為什么能堅持到今天還在做木雕,因為從小的興趣很重要!如果你丟失了對木雕的興趣,丟失了對木雕文化的興趣,那你怎么能堅持到今天?所以我們要從小孩子、娃娃抓起,培養(yǎng)他的興趣是更重要的!
只要是他現(xiàn)在有興趣,喜歡拿個木頭敲敲,無論是做個勺子也好,做一朵花也好,我們不看重他雕什么,重要的是他拿刀、拿錘子,有這個興趣去動手。這才是很重要的。
我努力按我個人的意愿要把他的興趣培養(yǎng)出來,等培養(yǎng)完之后再把技術教給他。至于怎么去雕、雕什么,乃至最后他如何去發(fā)展,那要他自己來定!
▲黃小明大師與父親、兒子在“個木園”合影▲
黃小明講述傳統(tǒng)的與時俱進和他對非遺傳承方式的創(chuàng)新探索
愛藝起:
現(xiàn)在有很多學生在跟著您做創(chuàng)作。
您不僅僅是家庭的傳承,從社會的責任感,您把東陽木雕的造詣傳授給更多的學生,讓他們也能夠有所成就。
在您的“個木園”里,不僅有您的收藏,小時候的記憶,還有您對東陽木雕,包括中國古建筑的理解。您將其融合在一起,相當于建設了一個東陽木雕的活態(tài)博物館。而且它不像有些博物館只是建出來讓人家看的,您這個“個木園”是就給自己生活的,且三代都住在這一個環(huán)境當中。
咱們也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,有這么好的時代氛圍,能夠讓藝術家自由創(chuàng)作、自由分享,這個是特別幸福的一件事情。
黃小明:
你講得對。
我們在這個環(huán)境中,人和藝術融合在一起,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中生活是一件很愜意的一件事情。
這個愜意的事情是我自己從事這方面的工作,而且我有這個興趣、這個愛好把這個房子造出來。比我有能力、有實力的人很多,但未必有我這樣的興趣愛好。有的人在沒有看到我這個房子的時候會覺得:啊,這個老房子能住嗎?適合嗎?
但他們一旦進了我這個房子之后,就會知道從想象當中,走入現(xiàn)實的“個木園”中會有完全有不同的感受。很多人會發(fā)現(xiàn)木頭其實是最通人性的。一旦到這個房子里人就會很安靜,木和人之間,木頭是永遠都帶著呼吸,它有透氣的東西在里頭。
冬天來我這里你會感覺到地暖,而且現(xiàn)在這房子的層高和結構完全和以前的老宅不一樣。以前的老房子矮,完全不適合人句話,而現(xiàn)在我一樓設計層高3米6,還有地下室,二樓更高。這樣的話,人生火災里面會很愜意?,F(xiàn)代人的生活和流動空間和古代不一樣了,節(jié)奏感也更強了,我們需要生活在更大的空間里面。 我和朋友們的交往會客在“個木園”里,在這個院子里能辦很大的活動,于此我們在造這個房子結構的時候我就要考慮到它的層高和比例。大家知道傳統(tǒng)中四合院子是聚財聚氣的地方,但如何聚之,則需要利用好這個環(huán)境。 像我們現(xiàn)在坐在這個天間里做一個采訪,其風和睦,其鳥也鳴,我們和大自然融合到一起,而我們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中讓所有的朋友來聚于此,這就是藝術的熏陶。
為進一步弘揚“工匠精神”,促進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的傳播,喚起全社會對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的關注,我創(chuàng)新性的在2016年開始作了一個全球招徒活動。我聯(lián)合了四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,有海派玉雕的于雪濤、金屬彩塑的陳毅謙,還有珠寶首飾的王鵬,包括我一共四位大師,同時通過互聯(lián)網(wǎng)面向全球招徒。這種“互聯(lián)網(wǎng)+全球招徒模式”一是打破了東陽木雕傳統(tǒng)收徒的地域限制,而且能讓全中國、全世界都能看到我們四位國家級大師在通過互聯(lián)網(wǎng)首次面向全球海選招徒,且宣傳展示了四個非遺技藝門類。我們通過有效的網(wǎng)上信息再進行篩選,然后在2017年9月份在杭州作了一個見面會,見面會就是一對一的真正面談——你是真的喜歡嗎?愿意來做嗎?一談就知道了。
二是通過全球招徒和傳統(tǒng)招徒的文化高度不一樣。以前像我這樣高中沒讀完就來學手藝了,有的甚至是初中都沒有讀完就學手藝,這文化的高度可能會弱一些。但通過互聯(lián)網(wǎng)我們現(xiàn)在能找到研究生,有清華別的、美院畢業(yè)的,這些人畢業(yè)之后他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行業(yè)。他們覺得這個木雕是他們真正很想學,而不是說是父輩或祖輩被動讓他去學。畢竟你要學什么手藝,要讓他自己真正喜歡。我們招收到了一批高質(zhì)量的接力東陽木雕傳承的年輕人,對這個傳承很有好處!
這個就是我們不斷的創(chuàng)新實踐,真正的找到苗子,也是真正為文化的傳承找到更好的繼承人。我們也是不斷的在創(chuàng)新,在藝術發(fā)展上創(chuàng)新,在招徒傳承上創(chuàng)新,我現(xiàn)在招徒弟招了山東的、上海的、福建的、江西的、廣東的、安徽的,全國各地都有,這是好事!在培養(yǎng)傳承人的同時也更好的宣傳、傳播了我們的東陽木雕! 比如說山東的學生會說他是東陽木雕黃小明的徒弟。名綴前提是東陽木雕,我們就把東陽木雕傳得更廣、更遠了! 這是非常好的事情。
▲2017年東陽木雕傳承人“互聯(lián)網(wǎng)+模式全球招徒”合影▲
愛藝起:
您這個就是一個新時代的互聯(lián)網(wǎng)思想。
黃小明:
對。
要有這種思維廣度,就是我前面說的廣度和深度。
廣度就是我們從全國各地發(fā)散開來,到處都有我們東陽木雕的下一代傳承人在做,這也是我們弘揚東陽木雕的思路。
很多時候我都在講:我們到今天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,這個社會給了我們這么多的掌聲,這么多的榮耀。所以我們在這個時候也不能光光顧著我們自己賺幾塊錢,養(yǎng)家糊口的事情,我們更多是要考慮的是這個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,對這門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技藝的傳承。我們應該身體力行的做點應該做的事。
同時我們更要呼吁這個社會,讓更多的人見到東陽木雕這個行業(yè),把千年文化代代相傳到更好!
▲黃小明大師作品:《山水十二條屏》材質(zhì):柚木 規(guī)格: 900X286 X180 cm
創(chuàng)作年代:2019年▲
黃小明大師歡迎大家6月20日到中國美術館參觀他的個人展覽
黃小明:
今年6月20號在中國美術館,我將舉辦“明心慧木——黃小明木雕藝術展”,這是我個人的第三個展覽。第一個展覽是2017年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“寄情與木 明志匠心——黃小明木雕藝術展”;第二個是2018年在浙江博物館舉辦的“緣木問道——黃小明木雕藝術精品展”;今年在中國美術館的個人展覽,正好是建國70周年的獻禮展,也恰好是我從藝四十年的一個藝術成就展。
本次展覽比前幾次的規(guī)模更大,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,我特意為建國70周年創(chuàng)作了一組大型的新作品。這是對我四十年從藝生涯的總結,很有意義,同時也在宣傳我們東陽木雕。
我在中國美術館的“明心慧木——黃小明木雕藝術展”,將在6月20日開幕式后持續(xù)一個月的展期。
我在此誠摯的歡迎全國各地的朋友們、木雕愛好者們來中國美術館參觀,蒞臨指導。
愛藝起:
這就是一位藝術家,一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對國家傳統(tǒng)文化,對地方工藝發(fā)揚工匠精神、持之以恒的堅持,這也是黃小明大師充滿社會責任感和民族擔當?shù)囊环N表現(xiàn)!
我們特別感謝黃小明大師,在您的“個木園”接受我們的藝起專訪。
黃小明大師的“明心慧木——黃小明木雕藝術展”將于6月20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,希望我們的觀眾朋友們光臨中國美術館。本次展覽從6月20日持續(xù)到7月15日,展期持續(xù)一個月的時間,機會難得不容錯過!
我們衷心的祝福黃小明大師在中國美術館的個展圓滿成功!
黃小明:
我們美術館見!
愛藝起:
我們中國美術館見! 謝謝黃小明大師接受我們愛藝起的專訪!